腾博会官网-诚信为本,专业服务!腾博会官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返回上一级

开门红!集团13种图书入选2019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时间:2019-03-04 作者:腾博会官网 来源:本站

近日,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评审结果,共有九大类779种图书项目进入公示名单。山东人民出版社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山东文艺出版社的《我的国家史: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现场实录》《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山东画报出版社的《日本秘藏侵华战争照片全纪录》《“中国历史疫灾地理研究”丛书》《“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丛书》,齐鲁书社的《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文焕然历史自然地理学研究》,山东美术出版社的《跨文化美术史》《孔府珍藏》,山东教育出版社的《百年中外文学学术交流史论》,山东友谊出版社的《中国音乐总谱大典(第二辑)》《彩虹汉字丛书(盲文版)·闻香知百味》等13种重点出版项目入选。

国家出版基金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之后的第三大国家设立的基金,旨在资助优秀公益性出版项目的出版,主要资助范围包括优秀盲文、少数民族文字、“三农”读物、未成年人读物等公益性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的评审工作以“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宗旨,精心推选符合国家需要、社会需要、人民群众需要,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出版项目。

此次入选的13种重点出版项目,涵盖“党史国史军史、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文化艺术、民族三农特殊群体”等领域,充分表明集团大力实施的“双品双效”工程,已经收效颇丰。2018年集团共获得国家级奖项、入选国家级重点评选109项,同比增长68%,创历年来获全国各类奖项的历史新高。其中,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7个,13种出版物入选年度“中国好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等国家级优秀出版物评选,73个项目入选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国家出版基金、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国家级重点出版项目评选,16个项目入选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2018年集团销量过万册的精品图书达475种,同比增长44%。《中国时刻:40年400个难忘的瞬间》被中国出版协会评选为“2018年度30本好书”之一。

 

山东人民出版社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图书简介党的十九大郑重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这一科学界定,提出一个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命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奚广庆教授,凭借五十余年学术功底和理论积累,以“中国道路”为主轴,分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时代条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人民民主政治的本质和优势、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等五个题目,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文明源流、丰富内涵、精神实质,着重彰显其理论与政治、现实与历史重大意义。按照中国思维、中国逻辑、中国精神和中国话语,令人信服地得出结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伟大学说在二十一世纪世界东方大国中国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本书既有历史纵深,追根溯源,合理展望,对当下民众关心的理论问题给予适当解答,对未来发展走向进行合理预估,也有国际视野,为党员干部答疑解惑,为民众尤其是青年读者提供思想指引。有助于全党全国人民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坚持新理念新思想新方略,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山东文艺出版社

《我的国家史: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现场实录》

本书是何建明根据个人四十年来深入现场采访到的独家素材,精彩呈现的一部独特的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史”,是一部多角度、全景式、深层次再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历程的文学力作。作者从上海浦东开放、安吉余村生态文明建设、台州皂树村分田到户、中国海洋石油合作开发等八个事件切入,以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描绘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又体现了大国转型的阵痛和变革的艰难,为我们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参考。

《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

吴小如先生的戏曲文章以“良史”为指归,将数十年来看戏学戏的心得记录下来,所写“务求翔实,力戒虚夸”,是一部有关京剧演出史、流派史、接受史的珍贵资料。

本书以全新的体例,以时间为主线、文章题材为副线,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谷曙光教授编校,在收录《京剧老生流派综说》等名作的基础上,又全面收录了吴小如先生解放前后有关戏曲的散逸文章,立体、历史地呈现了吴小如先生的京剧批评造诣,也保留了一份跨度达七十年的个人京剧接受史、批评史。

山东画报出版社

《日本秘藏侵华战争照片全纪录》

《日本秘藏侵华战争照片全记录》(4 卷本)所选照片,是1931年到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人自己镜头下对这场战争的记录。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照片,在当时就被日本军部审查人员打上了“不许可”印记,禁止公开。本书对所遴选的每幅历史照片进行了翔实的考证,对照片的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实,都竭尽所能地提供了详细说明。另外,这些照片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根据它们所反映的具体内容,根据其不同时间、史实、主题,通过不同章节对其进行了专门的分类研究。具体言之,这些照片,通过日本人自己的镜头,以最直观的形式,全面记录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武装攻占中国领土、疯狂掠夺中国资源、对沦陷区实施军事殖民统治的历史细节。包括日军在侵华战场上的军事行动、战略部署、物资转运、日常训练;日本国内在侵华战争中操纵舆论、实施新闻审查控制的战时体制;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屈抗争;日军对占领区和日军控制下的傀儡政权的殖民掠夺,以及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国内普通百姓在“战争总动员”下的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历史内容。

《“中国历史疫灾地理研究”丛书》

本书总论卷主要综述中国疫灾历史地理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方法,并概述过去三千年中国疫灾流行的时空分布规律。其他5卷以历史朝代为纲,以疫灾地理规律、疫灾环境机理、疫灾社会应对、疫灾历史影响等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多元时间尺度(季节、年度、十年、帝朝、朝代)和多元空间尺度(县、省、区域、全国)探究中国过去三千年里疫灾流行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从环境要素、自然灾害、气候变迁、人口格局、区域开发、交通条件、战争动乱等方面探究疫灾流行的时空耦合和环境机理。

在方法上,本丛书集历史学、地理学、灾害学、流行病学、社会学于一体,设计一系列疫灾计量指标,采用历史文献分析、地理空间分析、数量统计分析,借助ArcGIS软件、MatLab软件、SPSS软件,以史料表“实”,用数据证“理”,将时间动态性与空间区域性有机结合,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交叉融合,力求以历史时间断面方法和地图直观表达方法,蒙太奇式地揭示过去三千年来中国大地上的疫灾分布与变迁。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丛书》

广西省土货的集聚与流动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丛书(10卷本)囊括近代中国经济地理格局、近代空间经济秩序、近代典型城市与区域(上海、长三角地区)、近代中国口岸与城市、近代东亚灯塔与航运、近代中国地域经济(温州及东南地区)等方面最新的理论与实证探索。相关的论著论证严密、资料扎实、议题创新,分别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对已有的研究作了进一步推进,对一些关键的议题继续深化,并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是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与代表性作品。

齐鲁书社

《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研究文库》由10部高水平学术专著组成,聚焦研究中国近现代以降社会进程中的话语形式、思想意涵与社会事实之间的交互关系,探索国家政治、知识精英与民众生活三个维度之间的互动实践。本项目从民俗学视野出发,兼顾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关注中国本土社会事实及话语形式,聚焦中国文化的民间传承机制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其一,推进中国文化的生活传承谱系研究,理解与阐释与中国文化发展相关的“国家化”“地方化”与“生活化”层面的社会事实与运作机制,才有可能认知与描述中国文化传承的完整谱系。其二,聚焦中国文化的礼俗转换机制研究,在国家历史进程与民众生活实践的分析框架中,考察“据俗成礼”“礼化为俗”“礼俗共处”“礼俗冲突”“礼俗运用”等话语形式和社会事实,有助于理解中华文明内部自我制动制衡的传统政治智慧与社会运作机制。其三,强化中国文化的民间传承形式研究,梳理中国文化的民间传承形式,总结其制度机制、道德规范和技术手段体系,可收古为今用之效。其四,通过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民间传承机制研究,激活中国文化的民间传承机制,探索重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生活基础。深入研究阐发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思想内涵、功能意义及传承模式,复兴与重构中国文化的当代民间传承机制,可以更好地将传承传统文化与服务现实社会结合起来。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文焕然历史自然地理学研究》

本项目是我国首位毕生从事历史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已故学者文焕然研究员关于历史时期森林地理分布变迁、气候变化的著作。在文焕然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由文焕然之哲嗣文榕生对其遗作进行了精心整理。在文焕然先生原作的基础上,增补了文焕然先生的部分文摘、专题论文、内部出版的专著,以及未刊稿,更加全面、准确、系统地体现了文焕然先生在历史地理学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通过去次增优、修订,更适宜当代学人阅读和参考。

  文焕然先生的历史自然地理学研究,采用考古和现代动植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借鉴14C 断代法、孢粉分析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从我国得天独厚的古籍文献中发掘资源宝库,在实地考察、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森林变迁、气候变化的诸因素进行了探讨,这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研究的有益尝试。时至今日,这些研究方法依然对我国的历史自然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堪称绝无仅有的较详细论述中国森林分布变迁、气候变化的力作,对我国生态学建设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山东美术出版社

《跨文化美术史》

本书在跨地域和跨文化研究的宏观视野下,探寻世界范围下的艺术的文化语境、生成机制、艺术类型、本体论特征及不同文化、艺术间的交互影响关系。作者李军主持的跨文化美术史新课题研究,呈现了极为丰富和充分的证据链条,构成了全球学术界新思潮中的最新一波浪潮,向观众展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和现代世界的开端,这个开端既是一个与丝绸的引进消费、模仿和再创造同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发生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是世界多元文化在丝绸之路上共同创造了跨文化的文艺复兴,从而开启了现代世界的新纪元。

  本书将向世界集中展示中国的史论家们是如何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解读交流和传承下的完善的美术史,使美术史的通体性面貌发生相当程度的改观,使新的美术史通史写作成为可能,展示中国文明的厚重以及兼容并包并自古以来影响全世界的文化和艺术。

《孔府珍藏》

本书精选了孔府遗存的历史文物和近年来入藏的部分考古新发现及征集的社会流散文物,包括书法、绘画、玉器、瓷器、铜器、金银器、碑帖等15类,资料丰富且珍贵,其中大部分珍品从未面世,这是孔府藏品最全面系统的一次整理出版。该书将成为研究孔氏家族历史和儒家文化发展脉络的独一无二的史料性图书,也是孔府文物珍品的一次高清呈现,是儒家文化研究的重要典籍。

  孔府文物是承载儒家文化的直接载体,通过对孔府文物的系统整理、研究、出版,能够最直观地将儒家文化的精髓展现在世人面前,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的路径。

  本书图文并茂,所有图片均拍摄实物,图片质量较高。在着重介绍器物的基本信息外,还侧重于对器物背后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度挖掘,使本书成为研究孔氏家族历史和儒家文化发展脉络的史料性图书。

山东友谊出版社

《中国音乐总谱大典(第二辑)》

山东友谊出版社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音乐文化的出版和传播,"中国音乐总谱大典"系列是友谊社精心打造的精品图书产品线,选取最能代表新时期以来中国音乐风格的中国著名作曲家的总谱,分辑推出,目的是反映新时期中国音乐创作的成就和发展水平,打造民族原创音乐品牌,推动优秀国产原创音乐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提升中国音乐在世界高端音乐领域的影响力。同时,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的音乐故事,传播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风格。

“中国音乐总谱大典”系列四次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第一辑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二辑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2018年12月,《中国音乐总谱大典 丝路粤韵》入选“国家音乐产业优秀项目奖励计划”。丛书还随着友谊社尼山书屋的步伐走进了全球十几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海外音乐家的关注和好评。

本次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第二辑,为我国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恒璐先生的5部代表作品:第一交响曲《升华》、管弦乐交响曲《虹》、阮族乐器合奏曲《落盘珠》、弹拨乐队合奏曲《一枝花》和民族弦乐合奏曲《跋涉》,展现姚恒璐教授结合现代技法音乐创作的艺术风格。

《彩虹汉字丛书(盲文版)·闻香知百味》

“彩虹汉字丛书”是一套盲明对照的有声读物,开启了从字形、字义角度引导盲人学习汉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河,专门针对盲人和低视力人群学习的特点进行创作,选取适合盲人理解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汉字,将盲文与可触摸的汉字演变的图形结合,让盲人了解汉字背后隐藏的含义与相关典故。图书可触摸、可听、可看,专业消除盲人的阅读障碍,体现了对特殊群体也应平等享受优质图书资源的尊重。

  丛书第一辑《触摸阳光草木》作为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出版后得到了盲校师生和盲人读者的一致肯定,还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项。

  第二辑《闻香知百味》,延续第一辑的策划理念,选取“油、盐、葱、姜、鱼、肉、米、面、香、甜”等10个具有突出象形意义,生活中又很常见的汉字,配合可触摸的象形字及古汉字字形,深入浅出地介绍汉字背后的典故,解析字词在经典古诗词中的妙用,品读其中蕴藏的先人智慧与思想精华。

山东教育出版社

《百年中外文学学术交流史论》

中外文学学术交流是中外文学、文化走出国门,在世界沿传播扬的助推器,在推进各国文学建设、学术研究及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来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外文学学术关系,得鉴古知今之益,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件重要工程。全书分五编:制度、观念和方法,学人、著作与刊物,事件、交游与研究,翻译、出版与传播,中国文学研究的国际互动,在跨文化对话、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中,对20世纪中外文学学术交流进行系统梳理与阐释。全书注重实证,挖掘中外学人学术交往、学术思想碰撞而被长期掩蔽的事实真相,予以深刻剖析,全面展示了中国文学学术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对20世纪百年中外学术思想主潮整体、中外文学学术相互碰撞与交融的历史轨迹与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对中国文学学术吸收东西学术精髓与走向世界的历史经验加以系统考察与科学总结。本书讲求国际境界与中国风骨的统一,事理相彰,问题意识鲜明,对于今后中外学术交流与中华学术的对外传播提出了中肯意见,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腾博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