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根基强动力 砥砺奋进新时代
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在两个百年目标历史交汇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我党百年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奋进力量,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具有重大意义。
一、准确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经过28年浴血奋战,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指1919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为大革命时期(1919-1927)、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四个阶段。
1919年的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急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启蒙运动,五四运动直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党成立初期,就致力于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并积极促进国共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是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同帝国主义势力勾结背叛革命,对中国共产党发动突然袭击。由于当时反革命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加之我们党缺乏应对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加之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认识,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
土地革命时期,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同志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这一时期,我们党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建立健全党的各级组织,坚持群众路线,沉着应对革命期间出现的错误,开创了革命新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其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党最终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本根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繁荣伟大飞跃。
二、认真汲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非偶然,它有着科学的指导纲领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1921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由此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发展趋势和格局。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做了集中概括:“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即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三大法宝)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在革命历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围绕中国共产党,积极拼搏、敢于斗争才取得了这场伟大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在科学的指导纲领引领下,我们党的领导才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实践性,才能引领革命走向胜利。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其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我们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的发展真理;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需要我们贯彻到各项工作中的传家宝;独立自主,是我们经过长期革命斗争总结出的必然结论,不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四个自信”,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宝贵经验中汲取奋进力量
(一)必须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的历史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这是指导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党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发展到今天9100多万党员,实现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期间历经曲折磨难、流血牺牲、百折不挠,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最根本的支撑就是信仰、信念和信心,在新的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我们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坚定“四个自信”,朝着既定目标阔步前行。
(二)必须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思想自觉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就不可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的真理,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从失败走向胜利,从低谷、困难和挫折中不断走向成功、走向繁荣。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只有用党的科学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自觉和统一。“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蕴含在党史中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付诸新的社会实践,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系统阐述了人的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指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位置”。正是由于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我们要把党史中的理论总结、经验教训变成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必须强化宗旨意识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底无私天地宽。”党一经成立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再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条件。通过学习、感知老一辈革命家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奉献精神,激发新时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动力。结合集团实际,要聚焦一线职工的工资收入、职业技能的学习提升、晋升通道的岗位设置等问题,做好调查研究,完善薪酬绩效方案,搭建激励性与竞争性并存的薪酬体系,抓好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用科学的制度调动职工积极性,用有效的措施强化职工归属感,切实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必须增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为了独立、解放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经受各种风险考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是任何时期都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守的优秀革命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共产党员要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当前,集团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各级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气魄扛起发展重任,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新环境,自觉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优化发展理念,强化务实举措,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新发展阶段,要发扬我们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用好新发展理念这一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始终保持解放思想的自觉、担当作为的本领和永不懈怠的追求,把握好当前文化发展战略机遇期,围绕集团发展规划目标,深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细化 “十四五”规划保障措施,推进“一推双降”、“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改革举措,建立完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体制,统筹各类要素资源,全力保障集团经营管理工作稳健运行,推动集团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日产生效益。引导和支持集团相关单位在金融创新、教育研学、多元发展等方面的开拓创新,推动集团改革发展实现新跃升。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红色力量、汲取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承革命先辈们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继承革命先辈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发扬革命先辈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以时不我待的姿态开新局谱新篇, 为发展壮大山东文化产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新闻
More- 学党史 悟思想办实事 开新局2021-04-29
- 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推进融合创新发展202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