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博会官网-诚信为本,专业服务!腾博会官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返回上一级

“双品双效”结硕果 集团再获中国出版政府奖10项殊荣(3/6)

时间:2021-08-13 作者:腾博会官网 来源:本站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优秀出版人物奖优秀编辑    张  波

为谁辛苦为谁甜——我的获奖感言

感谢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评委,把优秀编辑的称号授予我——一个长期在三农图书编辑岗位默默的耕耘者。这个荣誉来之不易,因为五届的获奖者中,科技类图书编辑只有区区14位,本届就占了一半多,这既是对我个人的鞭策和鼓励,也是对科技图书编辑工作的充分肯定。这个荣誉使我备受鼓舞,也倍加珍惜。同时,要感谢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图书出版逐渐走向繁荣发展的四十年,为我们一展身手、发挥才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还要感谢科技出版这个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才有了我潜心耕耘、为读者提供优秀精神食粮的大舞台。获奖之余,想把个人的感悟所得记录下来,与各位分享。

晚唐诗人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首诗用来作编辑自问,最恰当不过了。从事编辑工作三十多年,最大的感受是,对编辑工作常怀敬畏之心,从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疏忽。编辑工作的主要动力来自出版界前辈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从张元济、邹韬奋、鲁迅、巴金,到叶圣陶、赵家璧、戴文葆、陈原、范用、周振甫……他们的精神感召我,他们的成就激励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另外一个动力来自作者,一个庞大的科学家群体,他们丰厚的学识,严谨的工作态度,令人敬仰的人格操守,永不言败的探索精神,令人动容,催人奋进。在这样的作者面前,何言为谁辛苦为谁甜?

实际上,编辑工作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职业,这里姑且称为职业,其实称为事业才更恰当。有人认为只要认识字就能做编辑,这真是莫大的误解。可想而知,这能带出什么样的编辑队伍?仅仅把编辑工作当成为稻粱谋的饭碗,也不能成为一个好编辑。编辑要耐得住寂寞,要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甘当无名英雄。有人总想着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自己做一件漂亮的嫁衣,这是编辑工作之大忌。想升官发财的也应该离开编辑岗位。

编辑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纽带,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所以要有更高的追求,从选题策划(此策划非彼策划)到审稿,从编辑加工到装帧印刷,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才能做出好书,做出精品。

编辑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光有空头理论也做不好编辑工作,“学院派”因此而困惑再正常不过了。过去实行的师傅带徒弟,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切合编辑工作规律。编辑也不是“万金油”,也有知识盲点,但和我们常说的编辑的知识结构是“T”字形结构并不矛盾。也就是说,做编辑要有专业作主干,现在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在熟悉的专业领域做编辑,才有话语权,才能与高水平的作者平等对话。在此基础上再去涉猎编辑所必备的“杂学”,才能成为一个好编辑。

做一个好编辑,还要喜欢书,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好书。对书没有感情的人不适合做编辑。只有大量读书,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敢与作者深入交流。读书多了,就会提高编辑的判断力和编辑力。就像有人认为的那样,只有持之以恒地大量读书,才能有更大的职业格局、人生格局、人生定力、职业敏感度等。

编辑工作处处充满了辩证法。编辑工作的辩证法就是,你越想出畅销书,费尽心机,越是找不到。越不想找,它反而自己找来了。实际上,功夫在诗外,把外围的工作做足做透,那些成了永久朋友的作者,不仅会把不赔不赚的书稿给你,而且还会带动一大批作者,把经济效益高的书稿拱手相赠。学术精品书也是如此。尤其处于转型升级的出版业,面临着以社会效益为主要评价标准的今天,出精品自然是理所应当,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众做周知,“三农”板块本小利薄,很多社很多编辑皆不屑一顾,甚至完全放弃了。但是,“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出版不可或缺,只要努力,也能在这块贫瘠的土壤里挖到“富矿”。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后来有了农家书屋,才给“三农”出版吃了定心丸。未来乡村振兴战略接续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三农”出版应该大有可为。

关于策划,实际上大部分选题不是策划出来的。只有把个人修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语言文字修养等,也包括讲话的艺术、沟通的技巧,建立一个广泛的高水平的作者队伍,选题自然而然的就来了。钱钟书的《谈艺录》《管锥编》之所以交给中华书局,是因为那里有个周振甫;杨绛的《洗澡》《我们仨》交给三联书店出版,是因为“三联”的这个金字招牌亮眼。由此我们还会想起一长串书名:房龙的《宽容》《傅雷家书》,黄裳的《银鱼集》……所以精品书、畅销书大多数不是策划而来的。

腾博会官网